 | 計 畫 名 稱:核子事故之輻防與緊急處置措施研究 |
|
主管單位: |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 |
|
執行單位: | 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
|
執行期間: | 104年01月~106年12月 |
|
年度: | 104年 |
|
核定經費: | 13,896仟元 |
|
計畫主持人: | 王正忠 |
|
中文摘要: | |
|
重要工作項目: | 1.嚴重核子事故分析程式(MAAP5)建立。
2.瞭解國際間整合EOP、SAMG、EDMG現況,並研究URG與相關程序書(EOP、SAMG、EDMG)的整合。
3.斷然處置(URG)方案分析與驗證。
4.建立ISO 4037系列之X射線射質與二級劑量標準。
5.精進緊急應變輻射偵測儀器性能檢證技術。
6.建立低能量與低劑量偵測儀器之性能檢證技術。
7.核事故應變措施輻射安全需求研究研究。
8.合理抑低災害搶救工作人員之緊急曝露可接受劑量、輻射防護作業程序及準則研究。
9.合理抑低第一線應變人員緊急曝露可接受劑量、輻射防護作業程序及準則研究。
10.應變管理組織、動員與應變措施研究。
11.災害評估作業程序與準則研究。
12.國際輻射事故復原標準訂定與實務經驗研究。
13.復原期民眾防護策略制訂與標準評估技術建立。
14.國土與農地復育策略與技術研究。
15.環境監測計畫與清理廢棄物外釋技術建立。
16.食物與商品量測與管制技術建立。
17.民眾與生物長期輻射劑量評估體系建立。 |
|
預期具體成果及效益: | 1.完成核二、三廠及龍門電廠MAAP5程式建立。2.完成核二、三廠及龍門電廠URG與相關程序書(EOP、SAMG、EDMG)整合研究。3.完成核二、三廠及龍門電廠斷然處置分析及驗證,並完成分析驗證報告四份與論文二篇。4.建立符合ISO 4037國際規範之X射線能譜二級劑量標準,量測不確定度<5%。5.建立國內常用輻射偵測儀器對環境干擾之研究與改善方法建議,使儀器符合ANSI-N42.32規範。6.建立加馬射線之低能量與低劑量輻射偵測儀器之性能檢證技術,二級校正系統,量測不確定度<10%。7.強化輻射劑量危害與防範措施研究。8.強化災害搶救工作人員輻射劑量危害與防範措施研究。9.強化第一線應變人員輻射劑量危害與防範措施研究。10.強化廠外輻射劑量危害與應變措施研究。11.強化災害評估標準化研究。12.建立復原期民眾溝通技術與防護行動導則,降低民眾對輻射疑慮的心理因素。13.(1)擬訂復原期民眾防護策略草案,供主管機關參研。(2)建立復原期劑量評估技術。14.建立復原期社會影響因素分析與復原技術,降低社會成本與促進國土利用價值。15.(1)建立輻射事故後環境輻射監測計畫,維護環境與民眾安全。(2)完成輻射緊急事故後復原期清理放射性廢棄物核種比活度量測技術建立。16.完成復原期食物與商品量測與管制技術建立。17.(1)建立生物劑量評估程式及評估程式之參數研究。(2)水生和陸生生物體輻射劑量評估案例分析。 |
|
檔案下載: | 成果報告-核子事故之輻防與緊急處置措施研究.pdf精簡報告-核子事故之輻防與緊急處置措施研究.pdf成果海報-核子事故之輻防與緊急處置措施研究 [相容模式].pd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