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集集地震、莫拉克風災、高雄氣爆及台南強震以來,民間企業的愛心與資源大量挹注到災區,不但紓解政府救災壓力,更讓受災民眾獲得實質溫暖。但短時間大量資金與物資的湧入,若不是建立在平時既有的周全規劃,資金或物資的使用往往會有疑慮。且民眾平時與企業甚至政府缺少一個雙向溝通的救災機制,救災過程中時常需要耗費寶貴的時間在溝通以取得民眾信任,也會間接影響整體救災時機。本計畫目的在於有效結合民間企業資源提升防救災能量,藉此建立「政府-企業-高風險受災地區」之防災夥伴關係,讓企業能於平時即深耕易受災之地區或協助公益活動,災中便能提供即時應變之支援,災後協助災區進行地區環境重建與復原。
本計畫完成企業參與水利防災制度之研究,包括蒐集國內外企業參與防災之案例研究,彙整國內企業參與水利防災可進行的面向與方式;訪問全台132個水患自主防災社區,了解水患自主防災社區的需求與想法,發現社區需求大多以設施設備類、保險類、教育訓練類及公益關懷類為主,同時約八成的受訪者皆認同企業參與水利防災行動之理念,認為由輔導團隊擔任中間人協助溝通與媒合較佳;建置「水利防災資源媒合平台」,改善企業與社區資訊斷層,建立企業與社區溝通的管道;拜會雲林縣、嘉義縣市、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金門縣等7個地方政府,了解各地方政府轄內企業參與公益的概況,同時推廣企業參與水利防災理念;首度跨部會合作,與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和財政部賦稅署,協力擬定企業參與水利防災行動抵稅機制,提升企業參與水利防災行動意願;於台北與高雄各舉辦一場企業參與水利防災說明會,共計34家企業、12個水患自主防災社區代表出席,並於會後成功媒合6個企業參與水利防災行動,包括正隆企業、富邦產險、台灣整合顧問、中壢客運、大陸工程、聯邦企業社等企業共同參與,創造企業參與水患自主防災社區合作典範;舉辦企業參與水利防災感恩茶會,表揚104年度參與水利防災行動之企業,包括華電聯網、新光保全、童綜合醫院等,由經濟部水利署王署長瑞德主持、經濟部水利署鍾副署長朝恭頒發感謝狀予企業,透過公開表揚的方式,協助建立企業形象。
透過本計畫的推動方式,增加企業對於參與水利防災理念的了解,拓展企業進行企業社會責任的選擇,提升企業參與的意願,建立企業參與水利防災媒合的機制,成功媒合新的企業參與水利防災行動,增加水患自主防災社區能量,確保居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關鍵詞:水利防災、水患自主防災社區、企業、企業社會責任、水利防災資源媒合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