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計 畫 名 稱:台灣地震網於坡地崩塌災害警戒資訊應用之研究 |
|
主管單位: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 |
|
執行單位: | 成功大學 |
|
執行期間: | 105年2月~105年12月 |
|
年度: | 105年 |
|
核定經費: | 1,544仟元 |
|
計畫主持人: | 林冠瑋 |
|
中文摘要: | 極端降雨事件所造成的大規模土砂災害已經成為近年來防災工作的新挑戰,政府機關及研究學者無不致力於大規模崩塌的雨量條件分析,但礙於過去的觀測紀錄不足,以及崩塌確切的發生時間不易獲得,所以常難以進行降雨條件的分析。藉由寬頻地震站所記錄到由大規模崩塌引發的地表振動訊號,可以從中擷取出崩塌發生時間及運動歷時等資訊,將可應用於雨量資料收集與降雨條件分析。本計畫針對2005年至2014年間的19個颱風、豪雨事件,收集事件期間台灣寬頻地震網(BATS)之地動訊號,利用自動判釋技術偵測出屬於大規模崩塌的地動訊號,從中成功篩選出62個由崩塌作用所產生之訊號。藉由地動訊號對應崩塌發生的時間資訊,並配合各項降雨資料,進行大規模崩塌發生之降雨條件統計。分析結果得到引發崩塌的降雨條件包括累積雨量大於1000 mm,降雨延時超過24小時,平均降雨強度大於16 mm/hr。另外,降雨門檻公式(I - 1.04) D = 452能適當地反映出大規模崩塌的降雨條件,綜合各項降雨條件將可做為制定大規模崩塌警戒基準之基礎。
關鍵詞:大規模崩塌、寬頻地震網、地動訊號、雨量門檻
|
|
重要工作項目: | 1.建立即時地震觀測網之相關資料均能透過美國地質調查所開發的Earthworm系統進行整合之資料平台。
2.建立地震網紀錄的快速收集及資料格式統一化處理模式。
3.結合崩塌降雨基準相關資料,建立崩塌警戒訊號快速判讀機制。
4.建立降雨與地震觀測資料相互搭配運用於土砂災害防災之標準流程。
|
|
預期具體成果及效益: | 1. 建置2010年至2014年間,台灣山區已發生之大規模崩塌目錄,並產出大規模崩塌分布圖。
2. 完成地表振動訊號收集、資料格式統一化處理,及篩選工作,從中找出可由地動訊號辨識獲得之崩塌,並歸納這些可由地動訊號辨識出之崩塌的訊號特徵。
3. 藉由地動訊號分析所得之崩塌發生時間,完成各崩塌地之降雨資料收集,並彙整分析大規模崩塌發生之降雨條件。
4. 利用地動訊號分析結果、崩塌發生之降雨條件分析成果,搭配台灣寬頻地震網之建置狀況與條件,完成地震網觀測資料與雨量基準值相互搭配應用之模式建立。 |
|
檔案下載: | 105台灣地震網於坡地崩塌災害警戒資訊應用之研究-成果報告.pdf精簡報告-台灣地震網於坡地崩塌災害警戒資訊應用之研究.pdf成果海報-台灣地震網於坡地崩塌災害警戒資訊應用之研究.pd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