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計 畫 名 稱:斷層整合性觀測與潛勢分析(4/4) |
|
主管單位: |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
|
執行單位: | 台灣大學地質系 |
|
執行期間: | 105年2月~105年12月 |
|
年度: | 105年 |
|
核定經費: | 11,000仟元 |
|
計畫主持人: | 胡植慶 |
|
中文摘要: | |
|
重要工作項目: | 1. 移動式GPS及精密水準測量
2. 連續式GPS及PS-InSAR
3. 活動斷層發生潛勢圖建置
4. 井下應變儀資料分析
5. 地球化學及地下水觀測
6. 整合觀測資料分析
|
|
預期具體成果及效益: | (1) 移動式GPS及精密水準測量
a. 完成全臺灣GPS移動站與水準測量資料之解算分析,推求全臺灣速度場及應變速率之空間分布情形。
b. 完成研究地區應變矩率及地震矩率之分析討論。
(2) 連續式GPS及PS-InSAR
a. 完成地調所全台連續GPS測量資料之時序分析。
b. 利用GPS連續站之資料與PS-InSAR所得之視衛星方向(LOS)位移求得區域性三維變形資訊,解析潛在的活動構造。
c. 彙整東部地區SAR影像資料並分析其相對基線值以製作干涉影像。
(3) 活動斷層發生潛勢圖建置
a. 分析斷層分段特性、三維幾何形貌、最近一次活動時間、長期滑移速率、可能引致地震規模等參數不確定性以探討邏輯樹架構與參數權重之合理性。
b. 完成東部地區8條活動斷層之錯動機率評估。
(4) 井下應變儀資料分析
a. 以井下應變儀分析解算的結果解釋應變累積與地震之關係。
b. 更新井下應變儀資料庫。
(5) 地球化學與地下水觀測資料分析
a. 評估氣體成分及水位變化與斷層活動之關聯性。
b. 綜合評估本階段氣體成份與水位觀測結果,及斷層、地震活動之可能前兆因子。
(6) 整合觀測資料分析
a. 綜合解釋異常資料的時間領域或頻率領域的比對。
b. GPS連續站及井下應變儀觀測的地殼應變時間序列比較。
c. 地球化學觀測站及地下水資料異常之時間的相關性。
|
|
檔案下載: | 成果報告-斷層整合性觀測與潛勢分析(4_4).pdf精簡報告-斷層活動性觀測研究第三階段-斷層整合性觀測與潛勢分析(4-4).pdf成果海報-斷層活動性觀測研究第三階段-斷層整合性觀測與潛勢分析(4-4).pd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