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臺灣海象及氣象災防環境服務系統」計畫為四年期計畫,執行期間為民國106至109年,上承現代化海象暨氣象觀測,下接多元化氣象服務管道。計畫整合各種海洋、大氣與陸地觀測數據資料、預報及災防資訊,研發海象暨氣象相關應用技術與災防預警產品,以擴大海象暨氣象資訊之使用社群,強化海象暨氣象災防產品之服務與加值應用。計畫內容主要包含五大項目,(一) 建置近岸區域海象預報整合子系統、 (二) 建置西北太平洋海象資料庫與臺灣海象災防服務平臺、(三) 開發新式衛星與雷達衍生產品、(四) 發展未來3小時災害性天氣之鄉鎮尺度定量降雨預報技術、(五) 強化中央氣象局衛星產品展示平臺。
本年度( 106 年)為第1年工作,計畫期間完成(一)建置2維波潮偶合暴潮雛形模式、海象預報監控功能及擴充天氣圖編輯功能及暴潮簡報功能,提升了氣象局海象預報作業效率,並更新氣象局全球資訊網波浪預報產品。(二)初步建置臺灣海象災防環境資訊平臺,西北太平洋資料庫完成世界氣象組織漂流浮標觀測海溫、國際DART浮標海嘯預警、美國OSCAR衛星遙測海流、美國MODIS衛星遙測海溫、美國HYCOM海流預報、國家實驗研究院環台岸基雷達觀測海流、氣象局海象浮標站觀測等7種資料不間斷匯整與地理資訊服務。建立漂流浮標觀測、岸基雷達觀測海流等2種資料即時品管技術。發展海洋溢油漂流預報、漁業海溫寒害預警等2項跨領域災防應用技術與線上資訊服務,並推廣環保署、漁業署、台灣中油公司使用,以及透過內政部全球感測網(SOS)管道提供風、浪、潮等3項海洋環境資料服務。(三) 完成日夜間霧區、RGB氣團影像等2項衛星加值應用產品、1項對流起始偵測測試性產品與新建降雨雷達資料顯示及回波與降水產品整合。(四)引進綜合天氣型態的即時預報技術,並已成功將臺灣之在地化資料導入,自動化產製對流生成之可能性預報。(五)完成本局內部衛星產品整合平臺介面之建置、衛星應用產品磁碟陣列儲存主系統與地球同步衛星數據資料應用程式階段性測試介面。
本計畫強化預報能量與引進資料處理技術及開發災防加值應用產品,提供更為即時的災害預警資訊,增加了政府防災單位與大眾應用的效能,增進民生之福祉。
關鍵詞:氣象資料災防應用、暴潮預報、海象資料、西北太平洋、氣象衛星資料、對流降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