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21大地震、莫拉克颱風、0731高雄氣爆及0206震災以來,民間企業的愛心與資源大量挹注到災區,不但紓解政府救災壓力,更讓受災民眾獲得實質溫暖。但短時間大量資金與物資的湧入,若不是建立在平時既有的周全規劃,資金或物資的使用往往會有疑慮。本計畫目的在於有效結合民間企業資源提升防救災能量,藉此建立「政府-企業-高風險受災地區」之防災夥伴關係,讓企業能於平時即深耕易受災之地區,災中便能提供即時應變之支援,災後協助災區進行地區環境重建與復原。
本計畫延續前期成果,檢討水利防災資源媒合平台之運作機制,並持續和金融管理委員會及臺灣證券交易所合作,將本計畫推動理念結合企業社會責任,並認證本計畫所辦理之說明會成為上市上櫃公司董監事上課時數。同時訪談宜蘭縣、基隆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市、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花蓮縣、台東縣、澎湖縣等13個縣市,及37處水患自主防災社區,了解地方政府與社區對於企業合作之看法。針對企業也訪談10個地方型中小企業及5個上市公司,了解不同規模之企業對參與之想法。本年度媒合20個企業、8個NPO與10個社區合作,其中包含企業邀請企業參與,也於桃園和台南辦理說明會兩場,桃園場共23家企業及NPO代表、21處水患社區防汛組織出席活動,總參與人數超過400人;台南場共15家企業與9處水患自主防災社區代表出席,出席人數超過80人,且台南場說明會通過證交所認證成為公司治理上課時數。
透過本計畫的推動方式,增加企業對於參與水利防災理念的了解,拓展企業進行企業社會責任的選擇,提升企業參與的意願,建立企業參與水利防災媒合的機制,成功媒合新的企業參與水利防災行動,增加水患自主防災社區能量,確保居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關鍵字:水利防災、水患自主防災社區、企業、企業社會責任 |